导语

7月6日,羊年小暑,小暑节气也是进入三伏天的标志,农谚中说:“三伏热不热,就看小暑”。

也就是这一天的天气可以预示着接下来的三伏天期间的热度,冬天的温度也可以略知一二。

根据古代农谚,似乎小暑这天的天气会对后续的天气变化有一个大体的判断。

古代人对于天气的观测方法没有我们现代人那么科学精准,所以这句“伏天不热,猪八戒抢亲”也只是一个风俗吧。

但是古人能够精准的制定出二十四节气,并且在很早的时候就能够进行气候方面的研究,还是令现代人为之折服。

那么这种农谚还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吗?

“三伏热不热,就看小暑”,明日小暑,今年三伏天期间很热吗? 小暑 温暖冬至 农产品 天南海北庆丰收 小麦 大暑 又到清明时 第1张

小暑 三伏天。

小暑,顾名思义是天气还没大热,但是天气确实开始变暑了,小暑时节正是草木长势最强的时候。

小暑节气一般都是在公历7月6日,农历六月初一的时候,古人常说“三伏不离热”、三伏天当然也称作三伏热。

一年中又分为头伏、中伏、末伏三个时期,每个时期都是炙热的天气,而且太阳最毒的时候也在这个时候。

三个伏天加在一起在农历上产生了40天,这么长的时间里作物长势的走势就会决定着这一年的丰收与否。

“三伏热不热,就看小暑”,明日小暑,今年三伏天期间很热吗? 小暑 温暖冬至 农产品 天南海北庆丰收 小麦 大暑 又到清明时 第2张

所以古人们认为“头伏不离热,中伏不离雾,末伏自凉快”,那么首先就是看作物长势是否如期。

作物生长的最佳温度是15℃-25℃,一旦超过25℃,对于作物的影响就会非常大,甚至会发生高温热死,过于或是过热等现象。

同时,古时候人们也有防暑的方法,就像现在我们有空调一样,古人有什么呢?

那就是“伏日”了。

每年清明之后,大约25、6天后的时候,就要“伏日”了。

人们就要在此之前把自己家的麦子割下来,晒干,然后再把糯米做成粽子,最后冷藏起来,这样可以好好休息一番,等三伏天结束后再干活。

等三伏天结束后,人们就要按顺序把“伏日”过好。

首先是惜日,这一天人们要足不出户,家里也不能打灯,晚上也不能照明,有活儿也只能依靠月光解决。

依次来说就是惜风、惜霜、惜雪,等着经过四天的时间后,三伏天也就过去了,人们有干活的活动。

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方式,那就是皇家赐冰,皇帝为了给宫内宫女和太监们解暑,所以他会派专人把冰块做好,然后放进冰窟中,等到了三伏天时再逐个送到宫中赐人。

而且,这场三伏天也不是空有其名,实实在在的热气就会时不时的扑面而来,三伏天期间天气变得越发炙热。

尤其是中伏的时候,人们都说雨后天晴的时候会有很浓的雾气,但是这时候的雾气就不仅仅只有湿气那么简单了,因为细心的人们还会发现空气里还有一股特殊的味道,这就是霉味。

上面说过,中伏的时候,为了防止暑气冒出来,人们已经开始度夏了,所以需要动起来的时候都委屈了,这个时候身体本身就有很多汗液,再加上气温非常高,所以人们自然会有一股特殊的气味,这股气味就是霉味。

而末伏的时候,三伏天也基本结束了,温度也是在逐渐变凉。

小暑炎热还是寒冷。

伏天一直以来都是一个“热”字,虽然是以“热”字来形容三伏天的天气,但是天气的气温却有着非常不确定的地方。

有的时候真的炎热难耐,甚至还有着酷暑的感觉,但是有的时候连热的感觉都没有,就会有着酷夏如何越热越凉爽的说法。

因为在这个时候,常常会下一些凉爽的雨,同时也会来一波凉爽的风,所以人们就会渐渐感到不再那么炙热,反而感到非常凉快。

但是通常来说,小暑时间的气温还是偏高的,因为小暑不仅是暮夏的开始,也是酷暑的开始,虽然这一天过后天气有变暖的可能,但是在这之前还是有变热的可能性的。

“三伏热不热,就看小暑”,明日小暑,今年三伏天期间很热吗? 小暑 温暖冬至 农产品 天南海北庆丰收 小麦 大暑 又到清明时 第3张

这也正是小暑古代有寒暑两说的原因,这一天的气温可能就有这么多的变化,古时候的小暑并没有像现代人的小暑一样炎热。

在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就写到:“六月节,斯时暑尚不为盛,故曰小暑,五六日是也”。

小暑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,其实是比较轻松的,其实它的意思就是意思比较小的暑热,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“暑”热。

“三伏热不热,就看小暑”,明日小暑,今年三伏天期间很热吗? 小暑 温暖冬至 农产品 天南海北庆丰收 小麦 大暑 又到清明时 第4张

这一天的气温也恰好处于暑热即将到来的转折点,古代还有一个“初伏”的习俗,就是在小暑节气这一天,由于天气已经暑热起来了,所以人们就决定休整一番,就是不出门做什么事。

到了大暑节气这一天,太阳直射到北回归线上,此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,天气都已经酷暑了,所以人们就决定照顾一番自己的身体了,不然太热了,人就要生病了。

“三伏热不热,就看小暑”,明日小暑,今年三伏天期间很热吗? 小暑 温暖冬至 农产品 天南海北庆丰收 小麦 大暑 又到清明时 第5张

初伏和末伏之间相隔20天的时间,就是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收获的二十天。

但是由于周天的不断变动,有的地区的三伏时间会非常差,比如北方的气候变化巨大,边城的三伏时间就会被削减一些,而南方的三伏时间就会被增加。

小暑 暖冬。

小暑有另一种说法是“小暑来凉风”,而据此说法记载的时间是在《杂事》中。

这一说法的中心就是“凉”和“风”,根据这两个词的关系一来就可以是在小暑的时候会有风,而这个风有一个特点,就是凉的。

古代人的名字都有着非常大的特点,就拿风来说,风有很多种,南风、北风都有,甚至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风。

其中关于北风的描述就有寒风、凉风、冷风等,这些风都是冷的风,所以小暑如果遇到了这些风就代表着小暑并不是炎热的季节。

同时古人还有一种观念,就是“气旺则寒,气微则热”,这一观念和现在的太阳黑子是一个意思。

“三伏热不热,就看小暑”,明日小暑,今年三伏天期间很热吗? 小暑 温暖冬至 农产品 天南海北庆丰收 小麦 大暑 又到清明时 第6张

小暑的时候正是夏天的热情高涨的时候,所以天气也会相对来说更加炎热。

《养生乐府》中关于小暑有这样一句话:“六月行其小暑,百草大旱,草木失根蒂,华落谷伏,蟋蟀在房,三日不鸣,则将有恶年。”

“三伏热不热,就看小暑”,明日小暑,今年三伏天期间很热吗? 小暑 温暖冬至 农产品 天南海北庆丰收 小麦 大暑 又到清明时 第7张

这句话中有三点比较显著的信息:第一就是百草大旱,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小暑的时候,由于天气开始炎热了,雨水就不太会下,而古人的一生是在大自然中度过的,所以他们迎合自然生长,所以又有“百草大旱”之说。

第二就是“华落谷伏”,这句话跟“百草大旱”也有关,意思是由于天气炎热,所以花儿就会凋谢,叶子也会翩翩而落。

“三伏热不热,就看小暑”,明日小暑,今年三伏天期间很热吗? 小暑 温暖冬至 农产品 天南海北庆丰收 小麦 大暑 又到清明时 第8张

第三就是“蟋蟀在房”,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小暑的时候,夜晚就会时常听到蛐蟋在叫,古人们说:“蟋蟀在家门口叫的多,三天不叫,就代表今年会有灾”。

所以,古人判断这年是否好年的标准是非常简单的,但是同时也是古人对于气象研究的成果。

因为古人没有什么专业知识,所以他们通过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来总结判断,有一定道理的。

结语

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气候的不断变化,古代的这些知识是不是也不那么准了?

就像这句农谚:“三伏热不热,就看小暑”一样,其实就是从它自身所隐藏的原理上观察天气预测三伏天会不会很热,但是这些都是一些不成文的规则和习惯,我们并不能以此来武断的推论,这既是前人留下来的经验,也是一种智慧。

“三伏热不热,就看小暑”,明日小暑,今年三伏天期间很热吗? 小暑 温暖冬至 农产品 天南海北庆丰收 小麦 大暑 又到清明时 第9张